1993年至1996年,云南多地发生一系列旅馆连环杀人案。凶手利用合住房间安全隐患,选择经济拮据的旅客为目标,使用电击致死杀人手段,在深夜趁被害人熟睡时作案,并劫走财物。案件涉及假身份证冒用案件,凶手通过盗窃或冒用他人身份登记住宿,作案后迅速流窜,形成流窜作案惯犯手法,导致警方跨省追捕行动困难重重。
警方调查发现,黑衣人连环杀手案与多起旅馆系列杀人案件高度关联。例如,1993年保山市“霍庆贵”案中,凶手冒用被盗身份证登记,杀害同住旅客后逃逸。类似案件在昆明、大理等地相继发生,凶手作案手法一致,均身穿黑色西装,携带电击工具,且未留下指纹等关键证据,凸显流窜案件侦破难度。
尽管警方通过目击者描述锁定黑衣人外貌特征,并追查假身份证来源,但因凶手频繁更换身份且跨区域作案,侦破进展缓慢。1996年瑞丽市“高胜龙”案中,警方发现其作案手段与此前系列案件高度相似,确认其为同一旅馆杀人惯犯特征。然而,凶手持续流窜,案件遗留的假身份证线索及目击者证词未能直接指向其真实身份,案件最终成为悬而未决的重大恶性案件。
这一系列案件暴露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住房间安全管理漏洞,也促使警方加强旅馆实名登记制度。黑衣人连环杀手案成为流窜作案惯犯手法的典型案例,其侦破过程反映了刑侦技术局限性与跨区域协作的挑战,至今仍是警方追捕行动中的重要警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