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核设施冲突的争议性评估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对伊朗福尔多核设施的袭击已完全摧毁目标,但《华盛顿邮报》援引情报称实际破坏有限。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证实伊朗核设施虽受损失,仍具备数月内恢复浓缩铀生产的能力。双方对伊朗核设施受损评估的分歧,源于卫星图像分析、现场辐射检测及国际机构核查等多种手段的差异。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中立性争议
伊朗因国际原子能机构此前通过对其不利的决议,宣布暂停与该机构合作。伊朗指责其泄露核设施信息,间接支持以色列军事行动。格罗西的核查报告虽指出伊朗地下核设施未直接受损,但伊方认为该机构未能保护其主权利益,导致国内舆论对机构中立性质疑加剧。
特朗普的军事威慑与谈判意图
特朗普公开威胁若伊朗重启铀浓缩将再次实施轰炸,其言论兼具对伊军事威慑和向以色列释放强硬信号的双重意图。分析认为,特朗普试图通过高压姿态迫使伊朗重返核谈判,同时为自身外交政绩铺路。然而,伊朗通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或网络攻击等反制手段的可能性仍存争议。
伊朗的应对困境与战略选择
受美国二级制裁影响,伊朗难以通过常规贸易获取军事资源,其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制约了对抗强度。尽管伊朗表面展示强硬姿态,但实际回旋空间有限。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伊朗核计划恢复周期较短,但全面对抗可能导致其承受更大经济与政治压力,妥协谈判或成为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