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更新数据显示,养老金耗尽时间点因改革措施有所延迟。原预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28年出现当期赤字、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现修正为2036年出现赤字、2044年耗尽结余。延迟退休、延长缴费年限及全国统筹等政策缓解了社保基金收支压力,但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少子化趋势仍使未来财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中国老龄化速度远超国际水平,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仅用20年,且呈现“未富先老”特征。随着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年突破20%,养老保险制度潜在支持率(参保职工与退休人数比值)预计从目前的2.67:1降至2060年的1:1.2,实际缴费人数不足将进一步加剧现收现付制度困境。
当前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已从2000年的72%降至2022年的41.3%,远低于国际警戒线。为应对替代率下降趋势,需推动社保制度向预筹资产型转变,并通过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补充保障。专家强调,仅依靠社保养老金难以维持退休生活质量,需结合财政补贴、国资划转及个人储蓄等多渠道完善养老储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