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危险化学品侵入途径与防护
毒性危险化学品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皮肤吸收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其中呼吸道是最主要侵入途径,与空气浓度呈正相关;脂溶性化学品皮肤吸收风险较高,需穿戴防护服隔离;消化道进入多因误食残留污染物,需严格作业后消洗。
危害类型与临床表现
工业毒性化学品危害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可引发刺激、过敏、窒息及致癌性风险。单纯窒息由氧气浓度降低导致,血液窒息(如一氧化碳)和细胞窒息(如硫化氢)影响机体供氧能力。致癌性方面,砷、镍等可致肺癌,苯易引发白血病。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措施
现场抢救需优先切断毒源,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仰卧保持呼吸通畅。非腐蚀性误食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腐蚀性物质需用氢氧化铝凝胶灌服。抢救时需做好呼吸系统防护,避免二次中毒。
毒性物质污染应急处置
氰化钠污染可用硫代硫酸钠中和,汞泄漏需硫磺粉覆盖生成硫化汞;苯胺泄漏适用稀盐酸中和,砷污染需氢氧化铁解毒。作业场所污染处理需结合物质特性选择中和、氧化或吸附方法,严格防止毒性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