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战争与辽国干预
宋夏战争期间,西夏虽在定川寨之战获胜,但战争消耗使李元昊陷入困境。辽国趁宋朝疲弱,以陈年旧账为借口要求割地,最终迫使宋朝签订“庆历增币”,每年多付辽国二十万缗钱。辽国随后施压西夏停战,促成宋夏和平协议,西夏取消帝号并向宋称臣,双方恢复榷场贸易,维持近半世纪和平。
宋朝内部危机与庆历新政
连年战争导致宋朝国库空虚,冗官冗兵问题加剧。养兵费用占税收七成,冗官体系臃肿,积贫积弱局面亟待改革。仁宗召范仲淹、韩琦等入京,于天章阁问策,采纳其十项新政主张,包括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强兵节用等,史称“庆历新政”。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欧阳修等谏官推动改革,试图解决财政与军事困境。
新政背景与历史意义
新政推行前,宋夏战争与辽国施压暴露了宋朝外交与内政的双重脆弱性。庆历四年和约虽缓解外部威胁,但冗费问题与积贫积弱矛盾未消。新政以范仲淹为核心,强调“明黜陟”“抑侥幸”,但因触及权贵利益,最终未能持久。尽管如此,庆历新政为后续王安石变法奠定基础,成为北宋改革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