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产生主要通过接触分离起电和感应起电两种方式。接触分离起电常见于固体摩擦实验,如塑料尺摩擦头发吸附纸屑;感应起电需通过接地消除电荷,考试中常结合图示考察两者区别。工艺过程中,固体大面积摩擦、液体高速流动、化纤衣物摩擦等场景易积累静电,需关注高电阻率材料特性。
静电危害主要表现为火灾爆炸风险,其高电压特性虽能量低但易引发放电。案例显示,塑料桶装汽油晃动产生静电积累,开盖时破坏平衡导致燃爆;金属钠遇水反应属于化学因素,需与静电危害区分。此外,静电电击虽不致命,但可能引发二次伤害或干扰精密仪器运行。
防护措施包括工艺控制、接地措施及环境调节。限制流速、使用导电工具、容器底部注油等工艺控制手段可减少静电产生;导体通过接地消除电荷,非导体需用静电消除器中和电荷。增湿方法通过提高湿度加速静电泄漏,但不适用于高温绝缘体;抗静电添加剂通过降低材料电阻率增强导电性,有效抑制静电积累。考试真题中,需注意材质、湿度、接触面积等因素对静电影响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