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你是“炫富型Flexer”还是“极简主义者”?聊聊年轻人的“花钱哲学”

最近更新: 6天前时长: 12:07
一席英语·脱口秀:老外来了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主播:Flora(中国)+ Maelle (法国) 

 音乐:Beautiful People (feat. Khalid)

本期节目将通过对比两种生活方式——极简主义(Minimalism)与炫富文化(Flex Culture)展开讨论。

01. Minimalism vs. Flex Culture 极简主义与炫富文化

极简主义(Minimalism):主张“少即是多(The less you have, the more you gain)”,强调通过简化(simplify)物质拥有(material possession),专注于生活中真正重要、有意义的事物,如内在平静、自我成长、节制消费等。

少即是多:The less you have, the more you gain.

简化:simplify

物质拥有:material possession

炫富文化(Flex Culture):以展示个人财富、社会地位为目标,常见于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展示奢侈品(luxury items)、豪华旅游、名牌服饰等方式来获得认同(sense of identity)。

奢侈品:luxury items

认同感:sense of identity

反向带货(De-influencing):一种新兴趋势,指有影响力的人不再鼓励消费,而是劝阻观众购买“不必要(unnecessary)”或“被过度宣传(overhyped)”的产品,从而推动理性消费。这和以前的“种草(get hooked on)”恰好相反。

不必要的:unnecessary

被过度宣传的:overhyped 

种草:get hooked on

02. Rethinking Happiness and Identity 重新思考幸福与身份

现代年轻人在“极简”和“炫富”之间摆动的本质(essence),是在重新定义幸福(happiness)与身份(identity):

本质:essence

幸福:happiness

身份:identity

有人将消费视为对努力的奖赏,认为“消费即幸福”;有人则认为控制欲望(master desire)、回归本心(return to one’s inner self)才是真正的自由。

控制欲望:master desire

回归本心:return to one’s inner self

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消费节奏”。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生活方式而产生“消费焦虑”,陷入“应该想要”(should want)而非“真正想要”(truly want)的误区。

应该想要:should want

真正想要:truly want

“消费行为应该反映你的价值观,而非迎合外界期待。”

“Let your spending reflect what you truly value, not what the world expects of you.”

03. Mindful Living in a Comparison-Driven World 在攀比的世界中清醒地活着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的巨大影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mental stress)。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

心理压力:mental stress

社交媒体展示的常是他人生活的“高光时刻(highlight reel)”,我们不需要将其与自己的日常全貌进行比较,导致不必要的自我怀疑与消费冲动。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想要的,其实只是被“算法(algorithm)”推来的欲望。

高光时刻:highlight reel

算法:algorithm

“真正的自信不是拥有更多,而是需要更少。”

“True confidence is not about having more, but needing less.”

“别让消费定义你,而是你定义你的消费。”

“Don’t let consumption define you—define your consumption instead.”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你是如何看待极简主义和炫富文化的呢?

What’s your idea of Minimalism and Flex culture?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