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初,卫校毕业生回乡协助父亲经营乡村诊所,凭借专业能力提升诊所口碑。偶遇因家庭变故陷入困境的同窗阿贤,得知其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主动协助申请乡镇救济款,并接其至家中调养一年。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阿贤逐渐康复,后经建议赴广东务工潮中谋生。
阿贤在汕头企业崭露头角,九七年升任深圳分公司经理,却因公司初创期管理压力拒绝为南下求职的老同学提供岗位。此举引发误解,双方十余年未联络。2004年,主角因投资失误陷入家庭债务危机,阿贤携十万应急现金登门解困,坦言当年拒绝系顾虑老板对裙带关系的审查,并邀请其加入已步入正轨的企业。
二人通过深度沟通消除职场误会,主角从基层岗位重启职业生涯,最终成为企业核心管理者。这段跨越二十载的同窗互助情谊,印证了知恩图报的传统价值,也折射出九十年代务工者面对人生际遇起伏的韧性。企业初创期的用人策略与个人发展需求的矛盾,成为这段经历的重要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