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九十七条详细阐述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及病理机制。当患者气血不足、腠理失固时,风寒邪气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于胁下少阳经,形成正邪纷争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往来寒热症状特点,即寒热交替定时发作。此症提示邪气位于半表半里病位特征,既非纯表证亦非纯里证。
胸邪苦满临床表现源于邪郁少阳经,导致胸胁部气机阻滞;默默不欲饮食则因邪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脏腑相连经络联系理论解释疼痛传导机制:少阳经与脾胃相连,形成邪高痛下病机特征,即邪居高位(胁下)而痛现低位(腹部),并伴随呕逆等胃气上逆症状。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少阳治疗原则的代表方,通过柴胡疏解少阳、黄芩清热、半夏降逆的配伍,配合人参、甘草等扶正药物,实现驱邪与补虚的双重作用。临床适用于具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纳差呕逆等典型症状的少阳病证,其脉象特点为弦细,符合半表半里病位特征。该方通过调和胆胃气机,恢复正邪平衡,成为治疗伤寒传变至少阳经的核心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