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低压高毁肾速度×2!3个清痰降压穴位:排空血管垃圾,血压稳在120

所属专辑: 艾灸治病108招
主播: 冯名雨
最近更新: 1天前时长: 09:57
艾灸治病108招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低压高的危害及调理

# 痰湿淤堵与血压关联

# 天突穴化痰降压方法

# 足三里健脾祛湿技巧

# 内关穴双向调节血压

# 寒湿阻滞导致低压偏高

# 肝火旺盛引发高压波动

# 艾灸穴位降压实践

# 刮痧疏通胃经瘀堵

# 冯明宇艾灸调理经验

低压高与肾脏健康密切相关,长期低压偏高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案例中的患者老张通过饮食调整和穴位艾灸,成功稳定血压并改善尿蛋白、尿血问题。低压高常由体内痰湿淤堵引起,痰湿黏附血管壁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血压升高,伴随头晕乏力、腰腹肥胖等症状。
针对痰湿淤堵与血压关联,可通过三个穴位干预。天突穴位于喉结下方,属肺、脾、肾经交汇处,刺激该穴位能调节全身痰湿,配合按摩颈动脉窦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辅助降压。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艾灸或刮痧此穴可健脾祛湿,减少痰湿生成的原材料,改善脾胃虚弱引发的水湿代谢问题。
内关穴作为心包经穴位,具有双向调节血压功能,既能通过增强心肌力量化解血管痰湿淤堵,降低高压,也能在气血虚弱时升压。寒湿阻滞导致的低压偏高需结合艾灸、刮痧等实践方法,如冯明宇艾灸调理经验中提到的纯铜刮痧板疏通胃经瘀堵点,配合手持艾条熏灸穴位,改善血管弹性,稳定血压。
肝火旺盛与高压波动相关,表现为舌侧红点、易怒等,需与痰湿型低压高区分调理。通过针对性刺激穴位、调节生活习惯,可综合解决血压问题,减少血管脆性及心脑血管风险。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