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谷雨后,拍腹股沟,艾灸2穴位,排出一身寒湿浊,气血足了,不便秘了

所属专辑: 艾灸治病108招
主播: 冯名雨
最近更新: 1天前时长: 13:12
艾灸治病108招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谷雨后寒湿浊气堆积

# 气血不足导致便秘

# 拍打腹股沟排寒湿

# 艾灸八髎穴驱寒湿

# 足三里通便补气血

# 寒湿型便秘调理方法

# 脾经瘀堵影响气血

# 刮痧疏通腿内侧经络

# 足三里补中益气

# 八髎穴改善盆腔循环

谷雨节气后,潮湿环境易导致寒湿浊气堆积体内,引发气血运行受阻和便秘问题。文中以患者小王为例,其症状(腹胀、怕冷、舌苔白厚)反映了寒湿内盛与气血不足的典型表现。判断寒湿浊气可从大便前硬后软、水肿、手脚冰凉及舌边齿痕四方面入手。
拍打腹股沟是促进排寒湿的关键方法。腹股沟区域是人体淋巴代谢的重要通道,空心拳拍打50-100下可疏通盆腔气血,改善妇科问题及下肢循环。配合刮痧腿内侧肝经、脾经、肾经,能缓解脾经瘀堵,增强脾脏运化功能,为排浊补气血奠定基础。
艾灸八髎穴和足三里是温阳化湿、补益气血的核心手段。八髎穴位于尾椎附近,艾灸可驱散下焦寒湿,改善盆腔循环,缓解宫寒、带下异常及泌尿问题。足三里作为胃经要穴,通过艾灸或刮痧(视体质燥热或虚寒而定)可补中益气,增强胃肠动力,解决虚性便秘或湿滞型排便困难。
综合方案结合局部拍打与远端穴位调理,兼顾温阳化湿、通便排浊及补益气血三大目标,适用于寒湿重、气血不足人群。通过经络疏通与艾灸温补,可恢复肠道正常蠕动,缓解寒湿浊气堆积引发的系列症状。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