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E122. 极端天气面前,人类社会有多脆弱?聊聊气候变化与农业ft. 刘君言博士、王昊研究员

所属专辑: TIANYU2FM
主播: TIANYU2
最近更新: 13小时前时长: 01:46:14
TIANYU2FM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极端天气频率增加

# 气候变化人为因素

# 城市基础设施抗灾能力

# 冰川灾害性融化趋势

# 农作物减产连锁反应

# 气候系统不可逆阈值

# 小农户气候适应困境

# 农业科技减灾潜力

# 农业合作社应对机制

# 冰冻圈加速消融风险

极端天气与城市系统脆弱性

近年极端天气频率增加,表现为高温热浪、暴雨洪涝等复合灾害。重庆山火、广东停电事件揭示了城市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的不足,如电力系统依赖西南水电的联动风险。北京老旧小区屋顶渗漏问题,反映城市规划未适应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模式改变。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高温热浪的破坏性,需更新防灾标准以应对“百年一遇年年遇”的新常态。

气候变化深层影响与临界点

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已被IPCC报告确认,温室气体浓度达历史峰值。冰川灾害性融化趋势加剧,祁连山科考团队亲历的冰川洪水印证冰冻圈加速消融风险。气候临界点可能引发系统不可逆阈值突破,如天山融雪支撑的绿洲面临2050年后水源枯竭风险,需警惕“deadline可能在昨天”的累积效应。

农业系统冲击与应对路径

农作物减产连锁反应已显现,辽宁倒春寒、河南洪涝导致种植周期紊乱。小农户气候适应困境突出,分散种植、改种策略虽能短期减灾,但缺乏基础设施支持。农业合作社应对机制可整合资源,如重庆村集体组织农机破解干旱板结问题。农业科技减灾潜力受制于技术推广与老龄劳动力限制,需政策引导提升韧性。

跨尺度风险与协同治理

复杂系统脆弱性体现在气候灾害-承载体-脆弱性三重维度。西南水电波动影响广东供电,暴露能源系统跨区域依赖风险。需建立精细化气候预测模型,推动城市抗灾标准迭代和农村水利设施升级。从冰川研究到餐桌安全,气候变化通过粮食供应链影响每个个体,需多方协同应对系统性危机。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