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浪费正加剧产能过剩危机,近8%的库存因贬值或弃置造成1631亿美元损失,钢铁行业成为典型代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仅75%,中国贡献了四分之一增量,欧美通过反倾销调查保护本土产业,凸显全球性过剩对国策调整的倒逼作用。
市场经济内生周期推动过剩产能出清,但全球化加速了局部过剩向全球传导。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爆发式增长与供需调节滞后矛盾加剧,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扩大过剩规模。中国因超大规模市场与制度转轨背景,面临行政干预与市场出清的失衡,供给侧改革与基建刺激并行形成政策对冲。
政策机制转向供给与需求双侧协同,中国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统筹内需扩张与供给优化。供给侧改革聚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需求侧以消费牵引投资出口,打破传统经济学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逻辑。
新经济动能释放与过剩产能出清同步推进,第三产业成为主战场,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改革突破体制壁垒,游戏、旅游等体验型消费崛起。金融功能从去杠杆转向分层次支持实体经济,需避免传统调控模式加剧产能过剩,通过结构性调整助力市场出清。
中国以行政优势与市场决定性作用结合,探索对冲大过剩的国策路径,涵盖供需平衡机制、新旧动能交替及金融功能重构,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