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国家在二战后虽具备工业基础,但因依赖跨国公司资源出口型产业、政治寡头勾结及军队干政等问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经济有增长无发展。相比之下,中国台湾通过台湾当局产业政策调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推动自由化改革,同时以技术官僚经济发展模式扶持台积电风险投资扶持,成功填补传统产业外移后的产业空心化危机应对缺口。
台积电成立初期,台湾当局通过资本主导和战略引导,突破自由贸易协定影响评估限制,抓住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窗口期,推动高科技产业成为新支柱。这种政府主导模式与表面宣扬的自由市场理念形成反差,实则借鉴日本经验,确保高风险半导体项目落地。
发达国家后续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强化,阻止发展中国家直接扶持新兴产业,迫使台湾地区转向自由竞争模式。加之岛内政党纷争,台湾当局再难复制台积电扶持路径,导致除半导体产业外,其他高科技领域发展乏力。尽管两兆双星计划仅半导体产业达标,但其成功仍凸显战略产业政策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