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分为口语与书面语两种形式。外国人普遍认为中文难学,但需区分其不同层面的特点。中文口语作为未受教育者的日常语言,具有无语法规则、无时态变化的简单性,接近孩童语言,因此本质上并不复杂。然而,部分欧洲人因社会教育等级观念影响,难以接受其“低级”属性,反而觉得学习困难。
书面语则分为通用汉语、低级古典汉语和高级古典汉语三类。高级古典汉语承载中华文明精髓,用词简洁却蕴含深刻思想,类似希伯来圣经的朴素深奥特性。这种语言形式虽简单,但因需理解文化背景与情感厚度,成为外国人学习难点。
历史上,中国因教育等级分化,长期保持口语与书面语分离传统,类似欧洲拉丁文废止前的状态。拉丁文废止后,欧美社会出现“伴受教育者”群体,使用相同语言却缺乏深层理解,作者认为此类群体对文明存潜在威胁。中文的难易本质矛盾在于:简单性源于语法结构,深奥性则来自文化内涵,需结合语境与思想深度方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