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中国原子弹研发面临关键抉择。张爱萍、刘杰等人在调研后指出,尽管存在技术数据不精确等问题,但原子弹项目势头良好,建议明确“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目标。部分人员提议留余地至1965年,最终报告采取折中方案,提出“争取1964年”的时间节点。邓小平将调研报告提交毛泽东,中央经过长达一年的审慎评估后,决定全力推进两弹项目。
同期,美军对中国实施代号“高跟行动”的核演习,通过高空侦察机、间谍卫星及导弹模拟攻击,对中国军事设施展开威慑。这一威胁加剧了国内对国防尖端技术的紧迫需求。
然而,原子弹研发与政治学习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科研人员频繁被要求参加政治学习,挤占了本应用于技术攻关的时间。部分科学家担忧政治任务常态化将导致科研停滞,但上级仍强调“必须参加”,显示出特殊时期科研与政治的双重压力。
中央最终通过1961年11月的调研报告明确支持两弹项目,为后续原子弹研发扫清障碍。这一决策确保了中国在十年动乱前奠定国防尖端技术的基础,避免了因项目下马导致的长期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