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演问题与安全警示
在原子弹预演过程中,仪表指针因焊点虚焊出现异常抖动,引发对起爆安全性的担忧。张副所长带队排查后,陈开甲进行自我批评,强调需落实周总理“万无一失”的指示,警惕技术细节隐患。
中央决策与外部威胁
1964年9月,中央专委针对美国《商业周刊》披露核基地的威胁召开会议。公安部报告指出美国可能发动空袭,但中央决议坚持早试原则,毛泽东批准十月初试验计划,强调原子弹的威慑作用,并部署保护科学家和试验基地。
运输与密语系统部署
9月26日,代号596的原子弹由吴继林押送,通过一级专列从青海启运。周恩来要求按国家元首级警卫规格执行,运输过程中对震动、温度严密监控。同时,原子弹装配、起爆时间及相关操作均设定密语,如“零时”代表起爆时刻,“穿衣”指代装配流程。
装配待命与历史意义
10月初,原子弹进入铁塔密闭装配阶段,试验场进入待命状态。吴继林负责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为试验奠定基础,其贡献被评价为“制造原子弹的大功臣”。1964年国庆节前夕,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完成全部准备工作,标志着核威慑能力建设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