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初期,德国通过整合西欧与东欧资源形成显著军事工业优势。1941年战争爆发时,德军凭借装备质量与战略部署对苏军造成重创,苏联在火炮、坦克等军备产量上虽占优,但战场表现暴露其初期防御短板。
苏联依托强大工业实力迅速恢复生产,并通过优化军事资源配置逐步扭转战局。然而,其恢复能力与英美对苏联援助密不可分。美国提供的物资与技术支持弥补了苏联在精密武器和后勤补给上的不足,而英国牵制德军西线兵力,分散其空军与海军力量。
德国军火产量增长在1943年后显著加速,尤其是虎式坦克、战斗机等装备产能大幅提升。1944年德军在东线仍保持技术优势,但因总体战战略实施较晚,工业动员效率低于苏联。同时,英美对德国本土的空袭及西欧战场牵制,导致德军约65%的空军力量被迫部署于西线。
若英美未参战,德军可集中更多兵力与资源投入东线战场。原用于防御地中海和西欧的42%野战师及大部分空军力量将直接强化对苏攻势,可能形成长期僵持而非苏军反攻态势。苏联缺乏外部援助后,其工业体系难以独立支撑军备生产与战略物资需求,战争结局或将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