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末期出生的农村青年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乡镇食品站工作。作为中专毕业分配工作的典型代表,他因年龄小、性格开朗,与副食加工厂临时工红梅建立了友谊。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副食加工厂裁撤导致红梅失业,食品站最终也因经营困难裁员,使他成为下岗职工,面临自谋生路的抉择。
下岗后迷茫之际,他在镇上偶遇前同事红梅。红梅提出合伙开店经营的建议,并主动承担资金缺口。两人通过承包食品站闲置门面,利用红梅在堂姐百货店积累的运营模式经验,成功开设商店。创业过程中,红梅父亲推动两人关系明朗化,最终结为夫妻,实现创业致富与婚姻双丰收。
这段乡镇食品站裁撤背景下的下岗职工创业故事,展现了九十年代初期个体经济发展的缩影。通过承包门面、整合资源,两人不仅摆脱下岗困境,更成为夫妻创业致富案例的代表。与同期下岗后选择务农或打工的同事相比,他们的合伙开店经营经验验证了主动转型对改变命运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