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郭先生通过熟人推荐参与短剧投资,承诺可获得70%-700%收益,实际投入10万元仅收到200元回报。短剧公司以“梦中改命”等低质剧本为噱头,虚构流量演员参演,实际拍摄粗制滥造,使用AI配音和低成本制作。合同条款存在模糊表述,机构推诿责任称“销售个人行为”,暴露出短剧行业乱象分析和投资法律纠纷风险。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短剧市场仅有364部作品获得热度,多数项目因平台烧钱战略难以为继。短剧生命周期短暂,普通投资者难以复制平台规模化运作模式。类似“法海传”等影视众筹骗局频发,利用新风口割韭菜套路,通过虚假票房分账承诺吸引散户。
专家指出,短剧投资风险提示需重点关注剧本质量、收益分配机制和法律条款。当前短剧行业呈现“一将功成万骨枯”特征,多数项目沦为不良商家敛财工具。建议普通投资者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参与文化产业,警惕“低投入高回报”话术,避免陷入个人短剧投资风险警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