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7%,失能老人群体突破4000万。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照护体系挑战,国家于2024年正式设立长期照护师职业编码,推动养老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转型。此举呼应政府“投资于人”发展理念,通过长护险制度全国推进,激活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长期护理保险自2016年试点以来,已覆盖49个城市,拉动社会资本投入600亿元。南通等试点城市通过建设长期护理服务产业园,整合康复辅具、智慧养老等配套产业,形成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医保部门计划通过全链服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长护险制度全国推进的经济引擎作用。
针对护理人员缺口填补路径难题,国家推出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认证体系。2025年江苏南通举办全国首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建立培训、考核、就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掌握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及心理支持等技能,通过初级至高级三级职业标准划分,解决行业有服务无标准、有人力无专业的痛点。
当前长护险政策试点成效显著,但仍面临筹资渠道单一、区域差异显著等挑战。需加快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统一全国护理评估标准,同时厘清长期照护师与养老护理员职业边界。随着长护险制度全国推进,预计2030年该职业需求将突破百万,成为破解失能老人专业护理需求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