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5级初级证书在江苏南通颁发,81名考生通过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通过率达81%。此次活动由国家医保局等多部门联合举办,标志着长期照护师职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下的失能老人护理需求提供了专业化人才储备。
当前我国失能失智老人达4500万,按国际标准需超千万护理人员,但现有护理人员缺口显著。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涛指出,长期护理服务存在专业素质不足、职业吸引力弱等问题。2024年2月,长期照护师被纳入国家职业体系,从职业标准出台到首证颁发仅用一年多,彰显政策推进效率。
江苏省医疗保障研究会建立21项考评制度规范,覆盖考核管理、试题保密等环节,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蓝本。考试包含理论和实务双模块,首批考生年龄跨度为20至60岁,显示该职业就业容量大。51岁保育员转型的陆亚云和49岁个体户转行的王汝芳,通过系统学习职业培训教材内容,成功实现职业身份升级,印证该职业为普通劳动者开辟发展新赛道。
定点护理机构代表表示,长期照护师证书将优先用于招聘录用与派单服务,部分机构已制定待遇倾斜政策。培训教材分为初、中、高四级,结合医保云课堂实操演示,助力从业人员提升服务能力。江苏省医保局提出,未来将通过定点护理机构认证和医保支付等级挂钩机制,提升证书含金量,推动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政策层面强调加快长护险制度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与职业品牌建设,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