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从心所欲》384(中事中说)

主播: 云间祝道
最近更新: 15小时前时长: 15:22
从心所欲(《四书》及《荀子》详解)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合乎事理的行事准则

# 符合道统的学说理论

# 事物本质的客观规律

# 儒家伦理的核心规范

# 诡辩论者的学派代表

# 混淆虚实的逻辑陷阱

# 偏离正道的异端学说

# 仁义为本的思想体系

# 治国修身的道德根基

# 明辨是非的圣人智慧

荀子在《儒孝篇》中提出“纵事纵说”的核心概念,强调合乎事理的行事准则与符合道统的学说理论。他指出,凡有益于理解事物本质客观规律的行为应践行,无益者则当摒弃,这种遵循儒家伦理核心规范的实践即为“纵事”。同理,学说理论需以符合事物本质的客观规律为准则,否则即为异端学说,需以圣人之知加以明辨。
针对名家学派提出的诡辩论调,如“离坚白”“合同异”等混淆虚实的逻辑陷阱,荀子予以严厉批判。他认为这些偏离正道的异端学说虽貌似智慧,实则无益于治国修身的道德根基构建,甚至会扰乱社会秩序。即便辩士能言善道,仍无法阐明其悖离事物本质客观规律的本质,这类学说终将被遵循仁义为本思想体系的社会所弃。
荀子强调,真正的智慧应聚焦于儒家伦理核心规范的实践。对于工匠百姓而言,不知诡辩之术无害其践行合乎事理的行事准则;但若王公贵族沉迷诡辩论调,将导致施政失序。他借《诗经》隐喻,讽刺名家学说虽具人形却怀鬼蜮之心,警示世人需以圣人之知明辨是非,坚守符合道统的学说理论。
最后指出,荀子对名家的批判虽存在学派偏见,但其强调的“纵事纵说”原则仍具现实意义——行事治学需以是否符合事物本质客观规律为根本标准,这体现儒家思想体系对知行合一的实践追求。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